慈善與福音

慈善與福音

慈善與福音的差別是什麼? 界線又在哪裡? 很多教會的傳道人與神的兒女常常會不假思索的說, “我們不做慈善的, 慈善哪做得完?” 聽來似乎有理, 但也有一些值得我們思考的地方.

首先讓我們想想, 什麼樣的人需要別人對他們做慈善工作? 不外乎是落後, 貧窮, 患病, 落難, 孤援無助, 戰亂, 流離失所, 與破碎的人吧!?

第二個問題, 當今世界上處在這樣狀況的人有多少? 翻開報紙, 打開電視, 從每天的新聞報導裡面, 我們就知道非常非常多的人是處在這樣的光景.

講到福音工作上, 聖經上明明記著說, 神願萬人得救, 不願一人沉淪. 又說, 人子來為要尋找, 拯救失喪的人. 既然這樣, 為什麼神的教會跟神的兒女, 對這一群為數眾多, 與其他人同樣急需要福音的人, 關心投注, 與幫助的程度卻遠不如其他的福音工作呢? 難道幫助這一些人真的就只是慈善工作嗎?

興起發光(All Arise Shine)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是 — “慈善工作絕對是福音工作很好的入口.” 換句話, 就是”以恩典為前鋒, 福音為後盾.” 就像早期西方宣教士到落後國家, 包含中國與台灣, 所採取的措施一樣, — 先滿足當地人民的需要, 包含辦教育, 蓋醫院, 並想辦法解決他們衣食的問題.

所以興起發光的觀點一點也不新鮮, 只是跟著前人的腳步走而已. 不管在海地, 墨西哥, 中國山區, 或緬甸, 我們每到一個地方先看他們需要什麼, 而盡量去滿足他們的需要. 藉著這些幫助, 我們無形中就跟當地人建立了連結與關係, 而有了傳福音的大好機會.

所以興起發光目前在世界各地的20幾個福音工作項目, 例如興建學校, 挖掘水井, 供應飯食(或大米), 供應太陽能電燈, 殘障教育, 孤兒院, 成人識字班, 課後輔導班, 紅燈區, 街友服事, 破碎和單親家庭, 弱勢兒童音樂教育, 愛滋病關懷, 孤兒教育, 戰亂家庭及兒童幫助, 幼稚園, 寡婦人家, 與冬衣及保暖物資供應等, 其實都是跟慈善工作有關係.

就以供應冬天物資來講, 我們在過去兩個月已經送出了超過兩公噸的冬天衣物與毛毯到中國的山區與緬甸北部各處. 未來一個月我們還會送出3公噸的毛毯.

當前方的宣教士挨家挨戶到各村落去發放物資的時候, 都不忘會提醒他們說, 即使在這麼困難的環境裡面, 上帝仍然沒有忘記他們, 也愛著他們. 所以才感動很多遠方的人, 捐贈了物資, 送到這個地方來給他們. 當然每一次的探訪與贈與, 最後都會以一個禱告作結束. 期盼神的愛能夠在禱告的時候觸摸他們的心靈.

那麽在宣教工場供應物資, 到底合不合適? 現在讓我們來聽聽前方某一個從事福音工作多年的宣教士的觀點 — “在传福音上,发物资是很贴心,是很好的一个渠道。我个人的观点是,我们不是为了传福音才把物资给他人,而是因为看见他人确实需要我们所提供的东西后,去关心他,同时把耶稣的福音带给他人,物资到,福音也到。”

“当然,给是简单的,到处都可以给,但我们不是单单的给,而是给最需要的人和同时把福音带给他们。要达到这样的条件,我们需要时间,也需要观察.”

又比如我們在很多貧窮的地方供應大米, 每餐吃飯之前的謝飯禱告, 都不忘提醒, 這是神在極度困難的環境裡面, 因為愛他們, 從來沒有忘記他們, 而特地供應他們的.

其他比如挖掘水井, 在旁邊立碑寫上聖經經文, 提醒村民們喝了這水還會再渴, 喝了耶穌所賜的水永不再渴,… 又如供應太陽能電燈時, 傳講聖經裡面有關於黑暗跟光明的記載, 提醒他們生命裡面要有神, 才能看到光明, 跟著光明而走,….

行筆至此, 很顯然的, 我們耗費了大量的金錢購買物資, 興建學校, 挖掘水井, 修繕房舍, 供應飯食,…. 等等, 表面上看是慈善工作, 但事實上就如聖經上所言, “我奔跑不像無定向的, 我打拳不像打空氣的.” (哥林多前書9章26節) 也就是說, 所有的慈善工作都有一個很明確的福音目的.

所以慈善與福音的界線到底在哪裡? 我的定義很簡單 — 慈善工作加上一個禱告, 或訴說上帝的偉大及永不止息的愛與供應, 那就是福音.

那麼, 既然慈善工作那麼容易就能夠轉變成福音工作, 很多教會應該都懂, 但為什麼都做的不積極呢? 我在猜想, 可能是顧慮到要投注很多的金錢跟物資吧!? 如果真是這個原因的話, 那聖經裡面的這句話– “萬有都是本於神”, 豈不是白白記載了嗎?

神的話句句不落空. 福音工作要注意的是, 某一項工作是不是合神心意? 從事福音工作的人動機是否純正? 如果兩者都是的話, 那神必會供應. 因此考慮金錢與物資投注的多少, 應該是多慮了, 也算是小信吧!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 神廣大的國度裡面, 到處有各式各樣慈善工作的需要, 讓我們心意更新而變化, 不排斥這一些傳福音大好的機會, 有智慧, 有靈巧, 因地制宜, 先伸出我們幫助的手, 福音工作的完成將只是遲早的事. 祝福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