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如一日
20年如一日
給異鄉遊子一個家
禮拜六的傍晚, 我再次從南加州的爾灣開車到東洛杉磯的這個城市. 我一年總要來個三, 五次參加他們的晚上聚會並分享訊息. 這次一停好車, 就看到女主人帶著第一次來的幾個高中生, 對他們介紹環境. 這些學生都是從亞洲隻身來到美國求學的. 20年來, 進出這個家庭的人不計其數. 有留學生, 有新移民, 有帶孩子的單親媽媽, 有畢業之後急著找工作, 或創業的年輕人. 這個地方讓無數的異鄉遊子, 或者新移民有家的感覺. 很多人在這裡找到溫暖, 得到幫助, 找到友情, 也找到信仰以及人生的方向.
20年如一日
在美國, 一般家庭很注重隱私. 但卻有人願意每個禮拜開放家庭接待人, 並讓訪客享受豐盛的晚宴, 一次總要招待2, 30個人. 這樣的場景, 在每個禮拜五, 禮拜六的晚上, 就發生在圖片裡這個客廳裡面, 20年如一日. 就美國的住家標準來說, 那是一個簡單的不能再簡單, 沒有太多裝飾, 看了有點陳舊的一般住家. 兩年前我第一次有機會去這個家庭服事的時候, 確實對裡面的平凡陳設有點嚇一跳. 雖然如此, 但進到這裡面的人, 都會覺得一切是那麼的 “親切”. 你可以自由的隨處走動, 吃東西, 聊天…. 就好像回到自己的家一樣.
以服事他人為樂
這個家的主人是一對年近60的夫妻. 他們還沒有退休, 有自己的事業. 平時除了上班外, 也常要跑國內外秀場接洽生意. 但他們總是把自己其他有空的時間拿來服事人. 開放家庭只是一小部分. 白天的時間, 男主人常常撥空幫助剛畢業的年輕人創業. 女主人也忙著免費在家裡教新移民的第2代鋼琴, 帶讀聖經 , 或者接送老人們買菜及看病. 我常在想, 他們時間怎麼挪得出來, 又怎麼這麼樂意去做這一些看來似乎對自己沒有任何好處的事情. 但是看到他們那麼投入的樣子, 我想他們應該是從裡面找到快樂, 滿足, 也真正發現自己生命的意義, 那就是服務他人.
美好的樣式
把自己生命裡面很多的時間, 經歷, 資源拿出來奉獻給他人, 一做就是20年, 不管遇到什麼事情, 不挫折, 不退縮, 我想憑著一股血氣是做不到的. 他們生命裡面一定有一個傳承. 這個傳承已經把服務他人轉變成他們基因的一部分了. 原來女主人的祖父母與父母親, 幾10年前在台灣的南部也在做著同樣的事情, 甚至創立孤兒院. 父親一輩子忠心地服事神, 並且建立了幾個教會. 男主人從大學時代就在團契裡面學習, 服事. 後來甚至在百忙中完成神學院的課業. 男主人對學生, 年輕人有一股特別的負擔去幫助他們. 女主人則對弱者, 孤兒, 寡婦, 老人有一份特別的愛…..
看到了勞苦的功效
真心付出的, 必會看到果效. 20年來, 無數進出這個家庭的人, 或者曾經跟他們接觸的人, 不管時間長短, 多少都在生命裡面已經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 甚或產生深刻的影響. 很多人得到安慰與幫助, 也有很多人得到鼓勵與造就, 有更多的年輕人則是找到他們生命的 #方向. 跟這對夫妻接觸過的人, 大部分都會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 訝異於生命原來可以這麼精彩而充實. 親愛的朋友們, 這對夫妻的故事是不是也給了我們一些省思? 那就是不只是看自己, 顧自己, 而願意把自己所有的也跟別人分享. 這使我想起了英國前首相邱吉爾的一句話– “賺取錢財使我們得以生活; 給予則創造了我們的生命”. 祝福你.